8日,吃瓜群众的目光都投向了科技界。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被翘首以盼多时的获奖名单也终于公开。
本次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
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耄耋老人: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
是的,有些获奖项目光看名字,就能感到一股高冷气息,就有一种“虽然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但一定很厉害”的莫名崇拜感。
没关系,我们还能换个视角看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看看它的背后,有哪些虽然公开但是有待挖掘的小秘密。
啥学科是拿奖大户?
先看自然科学奖。
此时,地球科学和化学一起,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而偏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的数学和物理一起,想要点首《凉凉》送给自己。
2017年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主要集中在地球科学(17.1%)、化学(14.3%)、信息科学(14.3%)、生物学(11.4%)、材料科学(11.4%)和工程技术科学(11.4%)等学科,这些学科的项目数量占自然科学奖全部项目的79.9%。数学、物理与天文学的获奖项目相对较少,均只占2.9%。
再把时间拉长些。从近年自然科学奖的学科分布来看,化学相关学科获奖项目最多,占到整个自然科学奖的14.8%;力学相关学科的获奖项目较少,仅占到整个自然科学奖的4.5%。
2017年的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则集中在这五大学科:机械与动力(18.4%)、电子信息(18.4%)、材料与冶金(16.3%)、工程机械(10.2%)、环境与水利(8.2%)医药卫生和轻工纺织相关学科获奖项目较少,均仅占到4.1%。
从近年技术发明奖的学科分布来看,电子信息相关专业获奖最多,占到五成。环境科学相关专业获奖项目最少,仅占6.0%。
没事,在技术发明奖失去的,医学在技术进步奖都找回来了。
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集中在这些学科:医学类,农业类,机械类和建筑类。结合近年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学科分布来看,农业与医学项目最多,均占到16.6%;其次是资源类,占到10.5%左右。
拿奖项目都啥出身?来自华北、华东的最多
出身,先看推荐单位。
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69项是部委推荐,占30.7%;67项是省市推荐,占29.8%;56项是企业协会推荐,占24.9%;33项是专家推荐,占14.6%。
推荐获奖项目最多的推荐单位是教育部(17项)、中国科学院(14项)和上海市(12项)。给你们鼓鼓掌。
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从2011年到2017年,省市、部委推荐数量呈减少趋势,协会推荐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专家推荐数量不断上升。
看完推荐单位,再看看他们的“家乡”。
87项来自华北地区,59项来自华东地区,华北、华东“双雄”一下子贡献了六成获奖项目。
而且,两位“优等生”是持续性地优秀。
从2011年到2017年数据来看,华北地区获奖项目最多,占总数的40.0%,华东地区位居其次,占总数的26.3%。他俩不仅以前优秀,现在优秀,未来好像还会越来越优秀,两地所占份额呈增长趋势。
相应的,其他地区获奖数量基本呈减少趋势。西南地区份额最少,近年来获奖项目中,仅有5.22%来自西南。
具体到地区来看,今年北京、江苏和上海领跑。而且,北京的获奖数(78项)比江苏(20项)和上海(19项)加起来还要多̷̷
来,向帝都势力低头。
谁是这些项目的“金主”呢?
在2017年获奖项目中,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不包括创新团队)三大项目奖共计213项,多数受到国家科技计划(包括863、973和科技攻关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受到上述支持的共181项,占获奖项目总数的85%。
具体来说,自然科学奖35项,获支持率为100%;技术发明奖44项,获支持率为80%;科学技术进步奖102项,获支持率为79.1%。
真的是“十年磨一剑”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此话一点不假。
从研究时间来看,三大奖获奖项目的平均研究时间为11.7年。自然科学奖平均研究时间最长,为12.5年。科学技术进步奖平均研究时间为11.8年,发明奖则为10.7年。
研究时间最长的项目有2个,均历时29年。
它们分别是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预测控制的原理研究与系统设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中药大品种三七综合开发的关键技术创建与产业化应用”。
三七是一种药材。项目团队80年代就在传统功效止血、散血的基础上,基于植物化学和药效机制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创新开创性地研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塞通系列药物,以至形成至今三七为主要原料,大量的相关改剂型、仿制药、复方新药等中成药大品种群。
从项目结题到报奖时间来看,三大项目奖从项目结题到报奖时间平均为4年。其中自然科学奖4.7年,技术发明奖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3.8年。
主要完成人中有个90后!
扒完了项目,进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环节——扒人。
从年龄构成来看,2017年的获奖人员中,中青年仍然主体。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8岁,其中自然科学奖55岁;技术发明奖52岁;科学技术进步奖54.9岁,。从年龄分布看,以50-54岁最多,占38.6%。
这些并不油腻的中年人们,一边喝着枸杞,一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是郭凯(南京工业大学),35岁,项目是“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其衍生物连续绿色制造”,获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据学校官网介绍,郭凯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获得者。现任学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
看完第一完成人,再看主要完成人。
2017年的获奖人员中,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5岁。其中自然科学奖46.4岁,技术发明奖46.9岁,科学技术进步奖47.6岁。从年龄分布看,自然科学奖35-45岁最多,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45-55岁最多。
最年轻的主要完成人叫冯础(中国科学院大学),26岁,生于1991年,“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第10完成人,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安利一下这个系列丛书。
它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合作,于2011年9月推出的科普图书,整套丛书坚持原创性,包括4册书:《走进多彩的冰川世界》、《说不尽的北极故事》、《探秘大香格里拉》、《挺进地球无人区》。作者张文敬、高登义、王维等均是这些科学探险活动的 组织者或参与者,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活动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而且有图有真相,让广大的读者流连于美丽奇妙的自然世界,又能体验到科学人生的况味。
嗯,2011年的书,也就是说主要完成人之一的冯同学那个时候才20岁。冯同学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从搜索到的信息来看,他将继续在中科院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