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北京,给了人们一个天空蓝得意外的冬季。按照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十条”,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表示乐观。他同时也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是改善多少幅度,而是满足现行的国家标准。”和现行国家标准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比起来,北京等全国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依然严峻。
生命,在一呼一吸间。清洁空气,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每年秋冬季,沈鑫都会想起老舍《北京的秋》里的一段话:“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象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但这天一碰到雾霾,便失去了其特有的美。
作为一名在北京健康医疗类媒体工作10年的行业记者,沈鑫几乎没漏掉与雾霾有关的任何一场舆论风暴。可以说,她是雾霾在中国尤其是北京的亲历者和观察者。
从呼吸道疾病到“雾霾抑郁”
在沈鑫的记忆里,大气污染尤其是PM2.5对健康和生活的损害研究,这些年不断在做加法,而且越来越细致、深入。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是国内最早就雾霾健康影响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在十多年前,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发现,雾霾首先会侵入呼吸系统,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还会影响到人体的神经、免疫力、生长发育系统等。他们的研究还发现,雾霾中细颗粒物的毒性物质进入体内,还可能导致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下 。
国外则有研究给出更具体的数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微克每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3.4%,心血管病上升1.4%。
除了伤肺、心脑血管等之外,沈鑫还注意到,关于雾霾对大脑、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2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雾霾会进入大脑,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疾病的风险,这可能与雾霾中含有大量铁氧化物颗粒有关。
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了一个新名词——“雾霾抑郁症”。沈鑫第一次注意到该问题是在2017年1月,她看到经济学家汪丁丁在一篇文章里说:“雾霾抑郁症将成为北京地区最常见且高发的心理障碍。”
无疑,这个结论本身欠缺科学性,但沈鑫看到国内某门户网站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2.29%的人认为在雾霾天心情会变得低落,44.87%的人看到雾霾感到害怕和恐惧,22.43%的人感到焦虑和烦躁。
中国学者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可以加重生理疾病或不适以及精神上的痛苦,与自杀呈现正相关。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研究者对美国71271名女性进行长期健康跟踪和问卷调查则发现,频繁暴露于PM2.5细颗粒物污染的空气中,与高度焦虑症状呈正相关系 。
儿童最需要保护
如果说空气污染对器官的损害是潜移默化、较难被感知的,那么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风险则更让人感觉直观和触目惊心。
2015年年初,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危险的呼吸2:大气PM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指出,2013年,大气PM2.5污染导致全国31座省会城市、直辖市中25.7万人超额死亡,超额死亡率为全国交通意外死亡率的10倍。这被认为是国内首份以各城市PM2.5实测数据为研究依据的健康报告 。
2016年9月,世卫组织公布,每年约有300万例死亡与暴露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而室内空气污染同样可以致命。2012年,估计有650万例死亡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有关,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1.6%。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情况更加严重,将近90%的空气污染相关死亡发生在这些国家。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Flavia Bustreo博士说:“空气污染继续给最脆弱的人群(妇女、儿童和老人)造成健康代价。人们要健康,必须从一出生就呼吸清新的空气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以儿童为例,2017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称污染的环境每年造成170万名儿童死亡,每年有57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由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二手烟造成的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空净产品家庭占有率仅日韩1/30
出于对糟糕空气带来健康甚至生命损害的恐惧,以及对清洁空气的追求,短短几年,雾霾防护产品极速进入消费热潮。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带动了中国两大产业的发展,一是口罩,二是空气净化器。
和沈鑫一样,3M大中华区总裁谢思明(Stephen Shafer)也见证着这一转变。他说,我们最初的口罩主要用于工业产品的安全防护,而随着雾霾越来越严重,3M口罩逐渐进入消费品市场。事实上,口罩在英语中有两种释义——mask和respirator。前者一般只能阻挡细菌,其保暖和密闭效果很差,后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罩,直译为呼吸器。比如N90口罩,过滤效果达90%以上,可以满足雾霾天人们对清洁呼吸的需求。
如果说口罩是人们应对室外空气污染的利器,空气净化器则成为人们净化密闭空间的首选。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表示,在一般的日常密闭空间里,一些能去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能降低50%~70%左右的污染。这能帮助那些对空气污染敏感的人,很好地避免因空气污染带来的一些健康问题 。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2014年连续三年空净市场规模成倍增长,2015年则出现下滑,2016年恢复增长趋势。2016年空净产品销售总额达到135.1亿元,同比增长14.1%;销售量为577万台,同比增长0.4%。预计2017年净化器零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53.9亿元。
有行业报告分析认为,从趋势上看,空气净化器市场正在逐渐形成差异化发展,针对儿童、孕妇等不同类型人群,以及车载、商用等不同领域的产品相继上市。比如3M、三星等均已进军车载空气净化器市场。据程明介绍,他们新一代空气净化器采用静电驻极的技术运用到纤维上,就好像磁铁一样,能将PM2.5高效地吸附在纤维上,从而带来更好的净化效果。
尽管这些年空气净化器市场迅猛发展,但我国空气净化器家庭拥有率仅1%,与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30%左右的家庭拥有率相比,差距非常大。沈鑫也注意到,虽然大家对雾霾及其危害有了越来越多认知,但真正付诸防霾行动的并不多。一项宁波市城区居民雾霾知识及防护现状调查显示,该市雾霾天气防护率为23.46%,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都会影响防护措施的采用 。
公共空间尤其是中小学校的雾霾防控,几乎是目前学校和家长最大的“痛点”之一。全国已有不少城市及学校尝试安装新风系统,但总体比例极少。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会被雾霾笼罩的三四线城市居民,雾霾防护意识更低。
“雾霾就是老天爷抽烟。”沈鑫感慨道,空气之下人人平等。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国家治理雾霾的力度很大,但这项任务实在太艰巨太复杂了。我们正在为空气污染付出高昂的健康代价,这场“生命呼吸”的保卫战还在持续,所有人参与其中。而作为个体,能做的唯有减少排放,做好防护,努力武装好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