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大陆民间资本来说,政府规划和刺激政策并不能调动投资积极性,不信任感始终像雾霾一样,难以散去。有老板近日和笔者开玩笑说,政府规划大多是“鬼话”。此话虽是玩笑,但也透露出,民营企业对政策变换不定很无奈,更对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增长的模式心生厌倦。
不过,遭到学界和工商界诟病的政府主导增长模式,恐怕要卷土重来。
近日公布的6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显著加速,创半年来最高,也是该指标今年首度回升至荣枯线上方。因为该指标是先行经济指标,对未来经济走向具有指引意义,因而其走强,也预示二季度经济不会差。
表面看,宏观经济似乎触底反弹,二季度环比可能增长,但实际情况仍让人担忧,出口对增长贡献有限,企业补库存进展缓慢,通缩压力犹在。
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验证了5月广交会透露出的信息,即虽然短期订单增长,但长期订单下降12%的严酷现实,开始影响下半年出口生产。美联储近日下调了美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测值,也预示美国外需增长有限,进而给中国出口带来消极影响。另外,出厂价格指数从50.4下降至49.7,显示通缩压力仍然存在。
实际上,如果没有持续的刺激政策,全年经济指标难以完成。由于宏观当局自己上了“微刺激”的枷锁,那么拉动增长的主力就只能依靠地方政府。
与PMI走好相对照的是,地方经济失速惊人。天津经济增长近年来领先全国,但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8.7%,为13年来最低值,且首次降到个位数,并低于全国平均值。据说此数据引起天津市政府“震惊”,并急寻对策。
风光的滨海经济陷入调整,或很难令当地领导接受,但其本质与河北经济大调整并无不同。虽然产业结构有差异,但前几年基本都是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增长,而一旦经济环境变化,信贷支持不足,投资增长模式必然难以维持。
与天津河北一样,各地经济失速虽各有特点,但都不过是中国增长模式的具体表现而已,实际展示的都是货币超发刺激增长的恶果。
不幸的是,为了解决投资拉动增长带来的经济调整问题,各地还得用增加投资的办法来应对。黑龙江省政府23日出台了65项措施,计划投资3000余亿元,来稳定增长。同日,成都市出台22项措施,从加快项目实施、保障项目用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加快保障房建设五个方面促进全市投资增长。
地方政府的新增长规划,最终是否成为“鬼话”,现在还难以预料,但在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土地财政无力情况下,地方政府只好寄希望于民间投资能够帮上一把力。遗憾的是,政府虽然不断示好,但民间资本并不买账。
中国经济三驾马车都不用力,宏观经济走的很费劲。消费无法增长,出口作用有限,投资下滑,在这样局面下,拉动地方投资,或是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手段。如黑龙江和成都市政府一样,天津应该很快推出刺激投资计划,其他地方政府也会群起效尤,各出各的高招,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拉动基础设施等各项投资,借以增加GDP总量,完成各自增长目标,帮助中央政府实现7.5%的增长计划。这可谓是走群众路线,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
当然,中央政府不再搞大规模刺激,并强调以就业目标为底线,这算是进步,但各地纷纷出台自己的刺激措施,央行加以货币政策配合,其实质与“强刺激”并无二致。即便宏观面能够达到就业底线目标,恐怕也不会阻止地方政府表达追求增长速度的个体理性。只是在民间投资冷眼旁观情况下,地方政府更盼望中央政策也能加一把火。7月,宏观政策一定还有新花样。
刘杉,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主要工作是写字说事儿,就是经济金融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