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求经济低速增长下的繁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7   浏览次数:687

    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继续适度下行几成定局。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30多年的大步流星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低速增长通道。

    经济增长真的很令人着迷,这使我们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数量经济学”的思维模式,即想要获得繁荣幸福,就必须依仗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随着诸如环境恶化、就业形势严峻、社会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等问题的涌现,经济增长的万丈光芒似乎正在暗淡。如何才能在人类发展和经济扩张之间找到平衡点?摒弃了长久以来引以为豪的快速增长、急速增长,低速增长、无增长是否也能实现繁荣呢?世界著名经济学家蒂姆·杰克逊认为,对于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与地区来说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唯一的选择。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无论是客观环境所致,还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笔者认为这都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锐意改革、打造升级版经济,走向新繁荣的绝佳时机。

    低速增长才能为生产要素的配置腾出空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改革是明显滞后于消费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的。政府依旧扮演着稀缺生产要素支配者的角色,市场的成分很低,再加上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驱动,使得大量生产要素向资本密集型、高能耗、高收益的行业倾斜,导致重化工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的过度发展,而其他行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无法获得应有的生产要素而处境艰难,这种资源配置显然是扭曲的、低效的,推进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此时一个低速增长的经济环境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生产要素市场的通胀压力,为生产要素市场化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淡化GDP的评价效能,给政绩考核一个由GDP崇拜向保证民生建设转变的缓冲期,从而使得生产要素的配置权由“市长”交给市场。

    低速增长才能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大思路,口号已喊多年,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其原因还是出在过分迷恋经济的高增长。因此,我们对于经济低速增长应当有一定的包容度,甚至应该把它看做机遇,这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决策者放弃刺激思维,减少盲目投资,让经济回归自主增长,按照经济周期进行自我调整,从而将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任务交给市场和企业去解决,这将是更富效率的。

    低速增长才能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环境资源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无论生产、消费或交换都要归结为资源环境所提供。但是能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想要获得稳定、持续、包容性的发展必须尽量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作用。应对发展的制约性问题,传统的方式是借助“解耦”的概念。解耦又分为相对解耦和绝对解耦,相对解耦是指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强度的下降,绝对解耦则是资源影响在绝对值上的下降,两者须同时满足。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提高单位环境资源下的发展效率又要在绝对量上减少对于环境资源的占用。由此可见,低速增长恰恰契合了解耦的思想,一方面低速增长会减少维持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的绝对量,缓解了对资源环境的透支,另一方面低速增长使得社会生产在利润的驱动下更加注重效率,促进了社会不断繁荣。

    低速增长才能满足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期待。以黄友光为代表的许多学者都发现,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不升反降。按照常理,经济快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各项幸福指标会相应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几个国家还是上百个国家的研究都显示,经济增长速度高反而降低了人们的主观满意度。那么,经济高增长的意义在哪里呢?在此,笔者想起了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过去总是提到的一个观点:经济低增长才是有价值的。大致意思是只有经济低增长,人民才能真正幸福。因为高增长需要高投资,然而这些投资却因为逐利而偏离了民生,老百姓只能在旁边看着,得不到任何实惠。低增长速度则意味着钱会流向老百姓,由老百姓支配,比如社保支出的钱,看不到对GDP的贡献,但这却能造福百姓。因此,只有经济低速增长,才是中国人民的幸福之路。

    中国经济如今已经进入增长的下行通道,我们需要从财富和扩张的迷失中警醒。在低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一个更多依赖内需、产业结构升级、长期包容发展的中国经济,将释放更多潜力,并将获得新一轮的繁荣!

    赵晓,经济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前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体改基金会学术委员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产品导航|会员中心|客户服务|负责申明|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 高教仪器商情网 版权所有 (www.gaojiao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长虹西路翠柳东街1号-2198  联系电话:010-60846252 客服QQ:2125643212 京ICP备170624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