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PI创年内次低并不意味通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17   浏览次数:311

    8月份,CPI同比上涨2.0%。创出前8个月的次低水平,高于4月份最低水平1.8%的0.2个百分点。

    8月份CPI数据再次显示,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无忧,后几个月物价走高的几率也不大。但以此同时,对中国通货紧缩担忧的观点开始抬头。8月份PPI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0.2%。前8个月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8月份与7月份相比较跌幅加深。CPI持续低位徘徊,有消费品需求不足之嫌疑;PPI持续负增长折射企业生产开工不足,市场对出厂商品价格需求低迷。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能够佐证通缩抬头苗头。

    针对今年CPI和PPI双双低迷徘徊状况,特别是7、8月份一些主要经济数据指标不景气情况,一股以防通缩为由要求央行全面降准降息,放水货币的声音甚嚣尘上。相信8月份CPI和PPI这两个数据出炉后,这种声音会更加激烈。

    然而,这些声音忘记了通胀通缩的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流通中货币流动性的余缺。目前,市场流动性并不缺乏甚至还相对过剩。央行一直在进行正回购,上海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一直维持在低位,央行一年期贷款引导利率低于基准利率。截止6月底,广义货币(M2)是GDP的213%,美国这个比例只有百分之七十多。仅从现实市场的流动性余缺状况看,完全没有全面降息降准的必要。如果贸然降息降准势必再次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一方面流向房地产领域,再次推高房价,流向股市进行恶性投机炒作;另一方面将会导致物价开始报复性反弹,直接伤及最大的民生。

    CPI保持在同比增长2%是一个最适中的水平,体现出多年来物价少有的稳定状态,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将物价控制目标确定在2%上下。PPI持续负增长是中国实体经济长期不景气造成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资本资金等金融资源长期配置不公、效率极低导致的,实体经济税费等成本高、负担重,整个经济资源脱实向虚的必然结果。一个基本结论是,根源绝对不是流通中货币信贷总量过少。

    9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天津说:“因为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了,我们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预示今后货币政策走向更加明朗了。在稳定总量的同时进行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实行定向调控。把已有的存量货币和增量货币向农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倾斜。不是扩总量,而是调结构,所以是可以持续的。全面降息降准完全“没戏”了。

    物价少有的稳定局面,给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供了难得宏观环境,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深化改革,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使得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轨道。

    余丰慧,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

责任编辑:张娣

【慧聪资讯手机客户端下载】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产品导航|会员中心|客户服务|负责申明|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7 高教仪器商情网 版权所有 (www.gaojiao1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长虹西路翠柳东街1号-2198  联系电话:010-60846252 客服QQ:2125643212 京ICP备17062435号